【健康科普】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发表于:2023-03-23  阅读人次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 信息内容


1.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份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2.流感病毒有哪些?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或A、B、C、D)。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病毒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3. 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4.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一周。

(2)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3)潜伏期和传染性: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h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h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一周。患者感染不同毒株的排毒时间也会有差异。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5)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2.年龄>65岁老年人;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4、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5.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流感毒株每年都有不同,故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自费、自愿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最佳时间为每年的9—12月份。流感疫苗只预防流感病毒感染,不能预防普通感冒。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仍然发病,与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6.其他日常防护措施有哪些?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4)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6)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